阿魯篩分斗知識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土壤修復問題一直是環境治理的滯后環節,隨著土十條的出臺,中央到地方,政策頻出,明確顯示出國家對土壤修復的重視。隨之而來的是億萬土壤修復市場的涌現,相關企業將奮力掘金。
一、昨天:“千瘡百孔”的土之殤
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并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
土壤與水域、大氣和生物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交換。一方面,廢氣、廢水、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會直接或通過滲出液進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物還可能通過轉化、遷移進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
相比于大氣、水污染問題,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地域性和不可逆轉性,治理難度大、周期長。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但相關法律標準缺失,土壤修復行業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1、土壤污染危害大,治理難
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屬、農藥和有機污染物等多種類型。其中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與重金屬有關。不同于大氣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1)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時間,且需要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農作物的殘留檢測、對人畜健康狀況影響等方式才能確定;(2)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遷移,會不斷累積超標,因此土壤污染也有較強的地域特點;(3)不可逆轉性。難降解污染物進入土壤后難以自然稀釋或消失,且土壤生態結構與功能以及生物體受到的危害難以恢復。
土壤污染危害嚴重,會對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人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影響。根據新華網的報道,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到1200萬噸,相當于4000萬人一年的口糧,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00億元。2013年5月,廣州市食藥監局檢出大量來自湖南的鎘超標大米,引起轟動,公眾也開始關注到土壤污染問題,近日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污染”事件再度引發廣泛討論。
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迫切,但治理難度卻很高。一方面,土壤污染一旦發生,難以通過切斷污染源的方式解決,有時需要換土、淋洗等多種技術進行修復,修復周期較長。而且地下水污染會跟土壤污染聯動發生,相互作用,這也大大提高了治理難度。另一方面,土壤修復的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中國土壤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表示,修復100畝中度污染的土地,所需的成本達到3000萬元以上,國內很多土壤修復的規模都超過億元。
2、土壤污染情況不容樂觀
早在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就曾表示,全國3億畝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威脅,占全國農田總數的1/6。2006年,我國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范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未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2014年,調查結果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全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林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0%,主要污染物為砷、鎘、六六六和滴滴涕;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4%,主要污染物為鎳、鎘和砷;而在接受調查的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5846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等行業。
由此估算,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2333萬公頃,其中中度污染333萬公頃,特別是大城市周邊、交通主干線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嚴重超標,加上工業污染場地,土壤污染面積極大。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8088.html
一、昨天:“千瘡百孔”的土之殤
人為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質量惡化,并進而造成農作物中某些指標超過國家標準的現象,稱為土壤污染。
土壤與水域、大氣和生物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交換。一方面,廢氣、廢水、固體廢物中的污染物會直接或通過滲出液進入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物還可能通過轉化、遷移進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
相比于大氣、水污染問題,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地域性和不可逆轉性,治理難度大、周期長。目前我國土壤污染嚴重,但相關法律標準缺失,土壤修復行業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1、土壤污染危害大,治理難
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屬、農藥和有機污染物等多種類型。其中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與重金屬有關。不同于大氣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1)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時間,且需要對土壤樣品進行分析化驗、農作物的殘留檢測、對人畜健康狀況影響等方式才能確定;(2)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易遷移,會不斷累積超標,因此土壤污染也有較強的地域特點;(3)不可逆轉性。難降解污染物進入土壤后難以自然稀釋或消失,且土壤生態結構與功能以及生物體受到的危害難以恢復。
土壤污染危害嚴重,會對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人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安全造成影響。根據新華網的報道,我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到1200萬噸,相當于4000萬人一年的口糧,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00億元。2013年5月,廣州市食藥監局檢出大量來自湖南的鎘超標大米,引起轟動,公眾也開始關注到土壤污染問題,近日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污染”事件再度引發廣泛討論。
土壤污染治理的需求迫切,但治理難度卻很高。一方面,土壤污染一旦發生,難以通過切斷污染源的方式解決,有時需要換土、淋洗等多種技術進行修復,修復周期較長。而且地下水污染會跟土壤污染聯動發生,相互作用,這也大大提高了治理難度。另一方面,土壤修復的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中國土壤修復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表示,修復100畝中度污染的土地,所需的成本達到3000萬元以上,國內很多土壤修復的規模都超過億元。
2、土壤污染情況不容樂觀
早在201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就曾表示,全國3億畝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威脅,占全國農田總數的1/6。2006年,我國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范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未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陸地國土,調查點位覆蓋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設用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
2014年,調查結果公布。數據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全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其中: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林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0%,主要污染物為砷、鎘、六六六和滴滴涕;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4%,主要污染物為鎳、鎘和砷;而在接受調查的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5846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皮革制品、造紙、石油煤炭、化工醫藥等行業。
由此估算,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2333萬公頃,其中中度污染333萬公頃,特別是大城市周邊、交通主干線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嚴重超標,加上工業污染場地,土壤污染面積極大。
文章鏈接:中國環保在線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08088.html
- 上一個:切膚之痛治理大氣,臨沂“環保風暴”始末
- 下一個:常見的破碎機類型和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