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篩分斗知識
央廣網泰州12月10日消息(記者鄭楚豫 通訊員顧佳 陳春陽 欒笑)近日,由泰州海陵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實施的中丹土壤與地下水治理修復示范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系中國和丹麥合作實施的第一個大型國際土壤和地下水修復項目,更是國內較早對深層地下水和土壤進行生態處理的項目。
據了解,原泰州化肥廠地塊位于海陵區江州南路2號,占地面積52324㎡,1998年停產。由于早期生產方式粗放,主營產品存在污染風險,同時地塊緊鄰城市居民區,且地表水體密布,地塊存在極大生態安全隱患。
為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保障化肥廠地塊實現安全再開發、再利用,泰州海陵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省環保集團科技公司,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土壤修復專業團隊,并在系統開展土壤環境保護全過程技術研究與技術儲備,配備專業化的技術裝備,提供污染場地修復“全過程”服務等各個維度同步發力。同時,還有3名經驗豐富的丹麥修復專家團隊常駐現場,為項目的順利實施增添了“國際經驗”。
開工儀式當天,在化肥廠地塊生態修復項目現場,一臺占地不大的設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個設備是‘原位微生物修復注射設備’,包括所使用的藥劑在內,均由有關公司自主研發。”據介紹,這些設備可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污染源的深度進行精準注射,而微生物修復藥劑則可針對現場的污染物類型進行特定培育。
與國內其他同類型設備相比,中丹土壤與地下水治理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現場使用的所有設備,在修復完成后,無殘留,無二次污染。所用藥劑能迅速捕捉且同步對污染物進行降解,在達到修復目標值后,降解過程還會持續進行,直至污染物被全部清除。
截至目前,城市發展集團在土壤修復、水處理、固廢處理等環境工程領域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投資、勘查、設計、施工、設備采購以及后期的運營維護一體化,不僅是業務的多元擴展、縱向增量,也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打造生態治理“海陵模式”,積極踐行國企擔當的最好體現。
以土壤修復業務為代表的環境工程業務,是泰州海陵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推進從“投融資平臺”向“城市360服務商”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著力打造的新興業務領域。
據悉,化肥廠地塊將于2022年底前施工完畢,靜置期兩年后完成驗收,將被打造成環境優美的城市公園,實現還綠于民,提升城市“綠色福利”。